我認為這樣做比中文版的首頁好多了
下面這張圖是俄文版首頁 (Chromium幫我翻譯成中文)。俄文版具有搶眼且附帶完整的撰寫嚮導。
[size=12.5px]相對的,中文版則跑到非常不引人注目的右下角去了,連給新手用的沙盒都從首頁消失了。[/size] 嗯,我還真沒注意…… 在首頁顯眼處放新條目嚮導,這是未來必走的方向,台灣大百科已經完全是這樣走了。
下面以台灣大百科的新詞條界面為例。
首頁就放一個顯眼的按鈕,點進去登入後,就是各類型的文章模板套用,經過嚮導之後就是新條目。 這是台灣大百科按下撰寫詞條按鈕登入之後,必定出現一次的提示窗口。每次登入都要過目一次。可以看到,台百有字數下限,未滿200字退稿,應該說直接不能送出。 接著進入編輯介面,填寫表單,並有下拉式選單供編者選擇主分類。 例如選擇人物類模板,便會出現人物類條目的相應的寫作提示:定性敘述、名、字、號、籍貫、親屬或師生。 編輯頁面的結尾規定要填入的參考文獻表單,要求必須附上參考文獻。
不符合基本要求的投稿,不予刊登。
換句話說,沒有就不能按送出,你非得湊一個文獻填上去 做为有着大量资源的网站,中文维基百科的首页内容偏少。 文建会logo怎么是简体字? 中文维基给新条目创建者留的就是一张白板……这方面要是能学习学习百度百科就好了,他们有提示各标题模板,简单易懂……不过要改这个的话是“上面”的事了…… [quote]中文维基给新条目创建者留的就是一张白板……这方面要是能学习学习百度百科就好了,他们有提示各标题模板,简单易懂……不过要改这个的话是“上面”的事了……
[size=2][color=#999999]5090916 发表于 2010-10-31 11:50[/color] [url=http://rcu.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39&ptid=861][img]http://rcu.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2004年,中文維基百科是個新潮先進的網站,網站看起來簡潔有趣。
2010年,中文維基百科有很多競爭者,後起的競爭者看起來進步許多,至少看起來是。
別人可以所見即所得,維基有個不支援IE的[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User:Cacycle/wikEd]wikEd[/url]做到了部份[b]WYSIWYG[/b]而以。
今天不只是百度、互動,還有其他更後起的新秀在飛速發展這種技術。
基金會在去年被媒體大幅報導「維基百科衰敗論」之後,才開始認真應對,今年紛紛出臺了很多措施:拍廣告、推出新編輯介面、招募專職人員、向有發展潛力的地方擴張。 菲姑在首頁改版時,曾經做出一個使用JS來啟動創建條目信息框的首頁 (請點選右方第一個項目的創建條目),我是支持的,如無反對可在維基上發起一個討論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User:PhiLiP/2010%E6%96%B0%E9%A6%96%E9%A1%B5%E4%B9%8BUpsuper%2BLittlebtc?withJS=MediaWiki:MainPageScript.js[/url] 我也提過,波蘭語版百科,每個人都有一份沙盒。
其實很多功能只需要本地管理員的權限就可以做到,不一定要上訪。
中文版本地的技術人員,一定有能力造出來。 我現在也在試WikEd,都可以吧,不過看下去的圖標是舊了點 我在我的vector.js的下方加入了「我的沙盒」連結,討論後建議默認 维基的编辑界面的确太不友好了,WIKIED也没有完全解决。
ref的帮助工具可以嵌入编辑栏了(默认没开启),为什么分类(hotcat很难用)、跨语言链接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能进入编辑栏,方便新手掌握呢? 請試用 [url=http://ckeditor.com/demo]http://ckeditor.com/demo[/url]
試用過最先進的 [url=http://ckeditor.com/]FCKeditor[/url] + MediaWiki ,這的確是很棒。
FCKeditor已經在某些wikia上實現了。
不過寫百科不是做海報,功能性的按鈕適度發展就好。
對於作者而言,即時地跳出相應的寫作提示比做出word那樣的介面更為需要。 就好比人物傳記該有哪些東西。 [quote]我在我的vector.js的下方加入了「我的沙盒」連結,討論後建議默認
[size=2][color=#999999]waihorace 发表于 2010-10-31 21:36[/color] [url=http://rcu.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77&ptid=861][img]http://rcu.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很不錯,只要這樣改js就實現了。
我的想法是這樣的:
在首頁的配置上做調整,安置一個顯眼的嚮導按鈕,點進去就是簡明的教程。
編輯對象是個人的沙盒。也許可以再安排一些客製化的提示什麼的。
另一方面,創建條目精靈or创建条目向导。這東西還沒有正式地被推廣,向导的長度也比原來外文版的要冗長許多,需要再修。
[url=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89%B5%E5%BB%BA%E6%A2%9D%E7%9B%AE%E7%B2%BE%E9%9D%88]http://zh.wikipedia.org/zh/Wikipedia:%E5%89%B5%E5%BB%BA%E6%A2%9D%E7%9B%AE%E7%B2%BE%E9%9D%88[/url]
上述的幾個方面互相結合,就是一個完整的配套。希望會技術的人考慮考慮。 [quote]维基的编辑界面的确太不友好了,WIKIED也没有完全解决。
ref的帮助工具可以嵌入编辑栏了(默认没开启),为什么分类(hotcat很难用)、跨语言链接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能进入编辑栏,方便新手掌握呢?
[size=2][color=#999999]klutz 发表于 2010-10-31 22:02[/color] [url=http://rcu.5d6d.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80&ptid=861][img]http://rcu.5d6d.com/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size][/quote]
不曉得為什麼不將更好的所見即所得改為預設介面,今年四月出台的新介面只改善了一點點。跟百度比起來是天地之別。
本人技術白地推測是條目內含了繁複的源碼或模版,與現存的其他所見即所得的工具有某方面的矛盾存在。 现在的维基新建条目编辑框中也有写作提示。 唉,糟糕透顶的用户体验,也许维基是下定决心当阳春白雪了? [size=5]德語維基首頁[/size][url=http://d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Hauptseite][size=3]http://d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Hauptseite[/size][/url] 點進去的畫面 德語維基導師計畫,有許多指導老師供選擇 [size=5]波蘭語首頁[/size][size=5][/size]
[size=2]俄文版是近兩年來瘋狂成長的百科社群,[/size]
[size=2]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陸續追過許多領先版本且保持領先地位的波蘭語版。[/size]
[size=2]
[/size]
[size=2]
[/size][size=5]
[/size] [size=3]點進去是如此。有兩個綠色箭頭當作選擇。[/size] 一直想着手写一个以维基娘第一人称做的新手教程,可惜还没有动笔…… 我以前一直觉得新用户体验这问题得归罪于上头,看来其实我们本地能做的也有很多啊 我期待最近更新也能像微博那樣跑,會進IRC看更新的人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
我們現在使用的MediaWiki雖然有數以千百次的更新,可是整體上來講,比起Web2.0各方面的進展,MediaWiki的改變腳步可以說是非常緩慢。 [i=s] 本帖最后由 waihorace 于 2010-11-2 21:28 编辑 [/i]
AFC被廢除了 (IPCREATEVOTE)
我打算在我比較清楚的PTS專題試行引入創建教學。
後記,PTS那個要待模板完善後才做吧。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