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ID
- 62
- 帖子
- 572
- 精华
- 1
- 积分
- 315
|
看法應在討論處發表,勿做實地證明
如果你想改變某個方針,請勿獨自編輯正文,而應先與社群商討。如果認為某方針或指引的實踐有問題,也應同上。換句話說對現行方針規則存異議者若想展示維基百科不作為,不應為實證而編輯正文。
在維基百科活動不能排除這些情況:您被封禁;您覺得重要的頁面被刪除;認為受到不公待遇等。您和很多人都會感到類似的維基壓力。這些用戶中有人就會主張方針和執行無連貫性,舉出和自己所受待遇不一樣的例子來控訴自己收到的不公。但這些主張忽視了兩點:一者維基百科本來就沒有所謂連貫性;二者也有不能允許的用戶被放過(這並不是維基百科的缺點)。
如果您還有疑問和不滿,請好好使用討論頁、互助客棧和正在討論的條目,號召有關用戶參與討論,並明確闡明自己的看法。如果您採取上述恰當的行動,會有熟練用戶予以慎重的答覆。這些高質量的答覆不僅對於當事人,也會對其他讀者產生參考作用。
也有用戶不是採取恰當的行動,而是用譏諷突出問題,把自己收到的待遇胡亂套到別的例子上來顯示自己反對的方針所存在的問題。有的人認為方針此時不適用;有的人自以為是地想出一個「規則」,不等別人確認就付諸行動。這在他人眼中只能成為自編自演的鬧劇,成為反面教材;或是跟「重新發明車輪」沒什麼兩樣,反而不如原來。這些都是破壞維基百科的行為,因為它們的結局都是回退和他人收拾殘局,給別的用戶添麻煩。
一般這些編輯會受到很多如解決不了問題的責難。很多讀者也認為這些做法出發點就有錯,不適合百科全書。這會讓很多路人捲入缺乏善意又僅是以挑釁為目的的編輯中去。原則上在討論中直接闡述已有意見最佳。不可譏諷和渾水摸魚。清楚的闡述主張是獲得尊敬、贊同、共識的最佳方法。
濫用規則
濫用規則的意思就是故意妨礙維基百科的目的和其他用戶,而惡意引用維基百科方針和指引。這屬於破壞性行為。濫用規則中有很多是出於爲了通過自己主張而行,也有人系無意識而為之。希望您舉證方針和指引、他人言行及證據時不應只追求字面,而已應還原其本來的精神和意圖,必要時應還原維基百科的原本目的。另外不符合規則精神的濫用行為完全無效。而方針和指引之外惡意引用他人意見和證據的行為也自然無效。
濫用規則和類似的濫用有以下例子。
遊戲維基規則,濫充法律人士
濫用規則的代表性例子就是遊戲維基規則。即無視方針的精神,單純窮究字面意思而顧自解釋。不符合方針指向和精神的解釋、訴求及行為均屬無效。
不到3RR的編輯戰
這雖不是濫用規則,卻是破壞性行為。具體表現為每天都固執地恰好回退三次以內,然後自以為沒有違反規則。回退不過三原則不可解釋為給予回退權,因此這種行為應視為破壞性行為。持續如此的用戶會遭到封禁的制裁,甚至永久性編輯禁制。
惡意引用證據
惡意引用證據即編寫條目時在討論或追求共識時用不中立的手段採用有利於自己的可查證內容。這也屬於濫用規則。惡意引用證據很多情況下是由於自己的主張和整個社群的看法及中立的觀點相違背,卻堅持將其以各種手段反映。這種伴隨不中立的解釋的證據而進行的訴求自然無效。
操作輿論
濫用規則中還存在一些使他人言行與自己相近的操作輿論行為。這也為煩了維基禮儀。爲了個人主張而多次操作的輿論操作者對於調解爭執的第三方的善意發言,也只會捨本求末,進行符合自己利益的解釋。這種明顯不符合原發言者意圖的解釋當然無效。
此外,支持濫用其他規則的行為也屬於濫用規則。
頑固不接受他人
有時會有用戶出於惡意,爲了通過自己的主張,即使在自己的觀點和主張被否定後仍固執地糾纏,拒絕接受他人的已經並認錯,試圖頑抗到底。且這些用戶對於他人為明確要點的細微發言進行攻擊和破壞性編輯。
維基百科的建立基於協作、善意編輯和共識。因此對於某些看法的堅持超過一般程度,即使方針已經明示,或在多數用戶、管理員、調停者表達有理有據的意見之後仍明顯地有意繼續拒絕接受的行為,在態度上已經失去正當性,亦不符合方針。這就是試圖強行通過個人主張的濫用共識方針的破壞性行為。
錯誤的信息
請不要爲了考驗其他用戶的眼力而在維基百科發表錯誤的信息。這對於您在內的眾人而言不過是浪費時間。
|
-
4
评分次数
-
|